我小时候无锡马迹山是太湖边的一座山,当地产的芋艿很闻名,每年中秋都喜欢吃马迹山的芋艿。九十年代末在马迹山西侧的小灵山兴建了青铜释迦牟尼佛像,并修复了早已荡然无存的原唐宋名刹祥符禅寺,2006年建成九龙灌浴广场,2009年梵宫建成,灵山以灵山大佛之“大”、九龙灌浴之“奇”和灵山梵宫之“特”共同构成灵山胜境三大奇观,从此灵山成为佛教文化胜地,无锡太湖旅游新景点。
灵山景区的整个地形尤如一张太师椅,背靠小灵山,左边青龙山,右边白虎山,北踏青峰,尽揽山形之美,南望太湖,一挹水色之秀,这种传统风水理论上称为“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”的地形是大吉之地。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弘灵山大照壁。照壁立于七色莲花池中,莲花是佛教的吉祥花木之一,相传佛祖出生后即会行走,走出七步,每一步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,这就是七步莲花的典故,照壁正面是由赵朴初老先生题写的“湖光万顷净琉璃”诗句。在照壁的北立面,是赵朴初老先生题诗《小灵山》诗“昔游天竺访灵鹫,叹息空荒忆法华。不意鹫峰飞到此,天花烂漫散吾家。
过照壁是仿天安门金水桥的汉白玉五明桥,佛教界五明分别代表:声明(语言学) 、因明 (逻辑学)、内明(哲学)、医方明(医学)和工巧明(应用科学)。走过内明桥就到达糅合多种建筑风格的灵山胜境门楼(图一),“灵山胜境”匾额亦为赵朴初先生题写,门楼背面为季羡林教授亲笔题写的梵文“灵山胜境”匾额。
进入胜境门楼,游览佛足坛、洗心池,不远处是灵山五智门。五智门造型宏伟而精致,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,南北面刻有佛教“六度”之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”六组大字。五智门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,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,俗语说:雄狮一吼,威震四方。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。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,意义深刻,值得品味。
再沿菩提大道前行就是九龙灌浴广场,广场四周为转经廊,共设有108只转经筒,转经者络绎不绝,众人祈望带来好运。十点钟九龙灌浴开始,《佛之诞》音乐奏响,此时广场上的游客都停止脚步,仰望莲花。当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,一尊高达7.2米全身鎏金的太子佛像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从莲花中缓缓升起,这时,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高达三十米高的水柱,直冲天际,相互交汇,为太子佛像沐浴。此时太子佛现出了全身,在莲花座上微笑,他伸出食指,指点着芸芸众生,缓缓地顺时针环绕一周。顷刻间,广场四方鼓乐齐鸣,喷泉千姿百态。一瞬间重现了佛经中,佛祖诞生之时的祥瑞异相。太子佛被笼罩在云雾里,神秘莫测。随着乐声渐弱,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,渐渐地回归平静。此时,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会流出“圣水”,人们争相用自带瓶子接圣水享用,希望给大家带来平安。纷纷拥到莲花座下,仔细抚摩青铜铸就的莲花座,以及四周栩栩如生的各路群雕,希望给大家带来吉祥。